您好,欢迎来到浙江省全过程工程咨询与监理管理协会网

2024-09-20 星期五

“西湖西进”工程中的“古”特色

发布日期:2012-06-04 信息来源:杭州天恒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张勇 浏览次数:377

关键词:杨公提,于氏墓,湿地

概要:自2002年12月1日起,“西湖西进”工程围绕着“整治,引水,美化,造景”的八字方针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在恢复历史原貌地过程中,自然有不少运用现代材料和手段重现过去的小片段。作为“西湖西进”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回顾和体会,通过三处风格各异的景点讨论,找出此次工程的“古”特色。

引      言
        众所周知,西湖在历史并不像今天我们所看见的那么小,历史上的西湖比现在大一倍。据记载,汉唐时西湖的面积约为10.8平方公里,宋元时约9.3平方公里。西湖经历“淤塞——疏竣——再淤塞”,湖面一次比一次缩小,原先的那些湖影波光,如今已消失在杂草村落间。
         西湖西进,东起西山路,恢复了丁家山和曲院风荷之间的杨公提,北以灵隐为界,南至虎跑泉,西面以青龙山,五老峰,鸡笼山,吉庆山山脚为界,总面积达477公顷,开挖水域可达70公顷,约有千余亩面积。水域通过杨公提的里六桥与现在西里湖的水面相通,恢复古时山水相依的美景。
         300年前的西湖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作为“西湖西进”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回顾工程期间的设计并结合搜集资料,越过那些我们已熟悉的园林建设,从一些别的方面,也能感受出了一些古色古香的气韵。
        一古:十里长堤卧湖中,小桥落处寻人家
         西湖是一个大量泥沙日积月累积淀而成的泻湖。泥沙不断淤积是西湖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唐朝白居易,北宋苏东坡,明朝杨孟庆,历史上三任知州,疏竣西湖,泽被百姓,分别以白堤,苏堤,杨公堤名垂青史。然而,到清乾隆年后,一些老百姓除了把部分疏竣淤泥堆积为堤,剩下的就在湖西堆放铺展开,平成粮田,构成延续至今的西湖格局。
         西山路是1947年浙江省政府调集在杭的投降日军在原杨公堤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的。杨公堤上曾有环碧,流金,卧龙,隐形,景形,竣源六桥。这六桥在“西湖西进”工程中全部恢复。
         与苏堤六吊桥相比,杨公堤“里六桥”上的风景完全是小桥流水人家,乡村沼泽野渡的清丝风情。环碧桥上对着金沙港的一湾平静的水面,水那边屋舍相连;流金桥西望则是一道曲水穿赵公堤往洪春桥方向而去,深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卧龙桥上可眺茅家埠的古香道;隐香桥东望是一片沼泽上密密的水杉林;景形桥面是芦苇萧萧的乌龟潭;竣源桥正对着对岸上的一处高阁,水面开阔处鹭鸟回旋。
         杨公堤的古,古在淳朴的乡土人情。从这儿可以闻到一缕离开城市喧嚣的村庄气息。散落的人家,隐隐绰绰的湖面藏在摇曳的芦苇当中,泛舟到此,领略的也将尽是阔别已久的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
        在“西湖西进”工程开始以前,湖西地区环境杂乱、人口膨胀、建筑布局零散、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逐渐显露,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排入西湖,更是直接影响环境。“西湖西进”前期调查显示,湖西地区仅乡镇企业就有60多家,还有医院、宾馆、居民点等,常住人口和非常住人口各有近5000人。
        “西湖西进”实施后,减轻了湖西地区承载的过度城市化的压力———大规模拆除了西山路、龙井路一带与景区风貌不符的无关建筑、私建房屋,工厂等单位一律外迁,城市户口的居民也全部迁出,保留部分农村人口。对保留下来的部分农居小楼,则进行“包装”改建,白墙黛瓦、木门木窗的传统江南民居与景区风格更为协调。目前“西进”施工中,将自来水、污水处理、电力等几大城建管线全部预埋入地。景区内禁止一切影响环境的产业和项目,主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服务产业。 
         “茅乡水情”是西进后显示田园风光的一大景点,从卧龙桥上便可望到。
        茅家埠则标志性地种植了茅草、桃花、大叶桃等植物,经典地体现江南水乡曾有的田园风景,勾起人们美好的回忆。在西进区域,设计师们很少运用平直的驳坎,也不叠石,就连草地也不再平整如毯,而是任其杂草丛生。在一些景观小品的塑造方面也都用自然的材质,比如木材、石材、土烧的小青瓦,一切都与山水相融合,就像是一幅写意的乡村素描,古朴洁净而原汁原味。
        如果想领略民间香飘十里的酒文化,那就去“金沙醇浓”吧。
        “金沙醇浓”原是金沙港的居民点,改建后,将主要展示浙江的酒文化,在洪春桥旁老曲院附近建造酒作坊及小型酒文化博物馆。
        二古:日月双悬于氏墓,法巷探梅祭贤人
         随着西进工程的推进,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的“于谦墓”从深山中再度出世。
         于谦墓位于三台山五老峰下,走过长长的甬道之后,一座石墓静静地立在两列威严的石雕和苍松翠柏的尽头。
         于谦祠离于谦墓不远,隐藏在一片绿荫之后,占地不多,也没有什么人烟,与岳坟的每天门庭若市一点都不好比。然而,于谦的对国家的贡献实在一点都不比岳飞逊色。
         于谦是浙江杭州人,明永乐的进士。土木之变时,蒙古瓦刺部掳英宗北去,于谦危难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力阻南迁,组织京师保卫战,击退瓦刺。但英宗释还复位后遭冤杀。过了半年,归葬于西湖三台山麓。
         除于谦墓祠外,还恢复了盖叫天故居、俞曲园墓、赵之谦墓,法巷寺等以前较冷僻的人文景点。
         在于谦祠不远处有俞曲墓园和“法巷寻梅”。
       “法巷寻梅”在法相巷村所处的山谷中。这儿原是法相寺的所在地,现在只有遗址了。谷口有两株高达唐樟,具有突出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史载此谷密植梅花,古时香客到法相寺上香同时赏花探梅,现有山路可登五老峰顶观景。将来这儿将恢复梅林景观,梅园作为开放性景区,游人可自由入内观赏游憩,创造出“幽”、“静”的趣味,有别于“灵峰探梅”;加强法相寺遗址的整理与保护,但不修复,作为游人幽谷怀古的一处景观;加强于谦墓及其周围区域植被的保护,使其与法巷寻梅连成探幽、访古、祭贤的景区。
        “西湖西进”的工程,不仅仅是让人们回到淳朴,宁静的乡村,还让人们回到动荡,振人心魄的历史;它不仅仅填补了一池的水,还有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遗产。
        三古:密密湿地众生乐,悠悠湖水新肺生
         有无数无数多的人整天在呼喊:走出城市,回到自然。
         那,何为真正自然?这被世人捧了几百年的西湖究竟是属于城市,还是属于自然?
         城市和自然并不是一对矛盾体。城市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所孕育的生命自己搭建起来的一座堡垒。西湖是堡垒外的一片被进进出出的人踏过N次的台阶,虽然身在堡垒之外,也已沾上了不少世俗气息。返回到未开发前的模样,将台阶还回原来的石头模样,虽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可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返古。
 此次“西湖西进”工程大走生态游的路线。恢复湿地环境,建设良好的水生态,是本次工程的一大课题。这相当于给西湖清“肺”,为西湖形成自然的良性生态循环创造条件。
  据介绍,西湖是浅水湖,每年都有大量的流域泥沙流入西湖;同时西湖又是暖水湖,由于温度偏高,湖内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西湖水质面临富营养化问题。
  恢复和重建良性的水生态,是改变这一问题的良方。此次,在西进水体部分水湾种植水湿生植物,湖边、溪流岸边尽量不用硬驳坎,部分绿地改造成人工湿地和多功能绿地生态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就是想让西部西湖呈现一个充满野趣、风景美好、空气新鲜、禽鸟栖息的生态环境。
  由于西湖景观的重心在水体环境,所以杭州这次花大力气在西进区块内种植了50多个品种、9万余枝水生植物,地被植物2万平方米,这样大规模应用水湿生植物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精彩的部分。通过西湖西进工程,将形成山体——草地——水这样与景观相谐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对原有的古树名木和灌木充分保留的同时,配置地被植物和水湿生植物,使生长在不同深度的植物可以形成一系列不同梯度的丰富的植物类群落,共同过滤杂质,吸收富营养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西山路之西的三台泽韵是观光湿地的主要景区,水体、沼泽地、荒岛、野生水生植物、湿生乔灌木相互穿插,湿地中放养鸟、鱼,主要游览路线使用原木架构的栈桥。经过湖西综合保护工程,这里将相对保留较原始的自然状态:飞鸟鱼虫走兽丰富齐全,各类植物欣欣向荣,形成生态环境良好、充满野趣休闲的自然景观。

结    语
      “西湖西进”工程,不仅仅找回了失去的一池湖水,也找回了几百年来曾经辉煌过,却又逝去的灵魂。其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景观空间的塑造,而成为一项传承西湖的发展历史、保持整个西湖地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该地区社会环境和地域资源全面整治和整合的综合工程,是关系到西湖风景名胜区及整个杭州市经济社会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恢复后的西湖把我们带回的不仅仅是楼台水榭的古典世界,而是一个古朴,古老的原始西湖。